□古道 若文 人們都贊譽廖俊波是陽光一樣的干部,通體透亮,沒有雜質,時刻散發著公仆情懷、黨員本色、黨性光輝。他是地方發展的領頭人、同事眼里的鐵人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,但也許人們不知,他也是女兒心中的慈父與男神,妻子眼中體貼的男人。 女兒質琪是廖俊波最愛的一首交響曲,他愛看女兒從小扎著小辮子,額前有劉海兒的樣子,春天會帶她到郊外抓蝴蝶;夏天帶她到河邊數星星;秋天牽著她的小手走在滿是落葉的鵝卵石路上;冬天帶她去賞雪景、跟她打雪仗。有時還喜歡惹她生氣,看她撇著嘴生氣的樣子。 廖質琪回憶說:“從我記事起,爸爸就沒罵過我,從來都是跟我講道理。爸爸眉心留下的那道疤,就是因為急著給我買禮物,在商店的卷簾門上撞的。我們仨有一個家庭微信群,平時我和媽媽都會在群里時不時發言,有什么覺得有意思的鏈接都往群里發,有什么想說的話都會在群里說。我的微博、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,雖然他從不留言,但他都會認真地看,覺得里面有什么需要和我交流的都會在電話里講到。”說到這,廖質琪眼含淚水,傷心道:“這幾年,我管爸爸叫小老頭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,透支身體,頭發稀疏,背也駝了,臉上有一條條很明顯的皺紋。” 在熟知廖俊波與林莉的人們眼中,他們是伉儷情深的一對恩愛夫妻。林莉清楚地記得在大埠崗中學當教師時,兩人在溪邊憧憬的平平淡淡的田園生活;林莉更清楚地記得25年前的那天傍晚,廖俊波對正忙著炒菜的她說:“莉子,考你一下唐詩,‘悔教夫婿覓封候’,這個典故你知道嗎?” 林莉笑著說:“不就是閨婦想老公的意思,太簡單了。” 廖俊波沒有正面回答,卻說:“莉子,我要轉行去鄉政府工作了,你要想清楚,會不會后悔哦。” 林莉這才明白丈夫的用意,毫不思索地回答說:“只要是你認定做的事,我肯定支持你,也絕對不會后悔。” 林莉一諾重千斤,二十多年來,為了這句承諾,林莉說到做到,包攬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務,從來沒有埋怨過一句。廖俊波常常是好不容易在家吃個飯,也要拿著電話談工作。而作為妻子的她平時跟他通個話,多數時候是要給掐斷的。 后來林莉慢慢摸索出了規律:要么晚上過了11點再聯系;要么問問身邊工作人員,看他是否有空閑;要么提前給他發短信或微信,預約時間。跟自己的丈夫通個話,說個事,還要預約!對林莉來說早已習慣了。她何嘗不知道,這個跟自己廝守了一輩子的男人,心里想著的是:干活干活,有事干,干成事,才是真正的活著。 在妻子林莉眼里,廖俊波不僅是一個工作癡,也是很愛家人,很會哄人開心的暖男。 “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。” 林莉的手機里一直存著去年情人節丈夫給自己發的短信。雖然很久他們才能見上一面,但每年林莉生日,廖俊波都會變著法子給妻子一份意外的驚喜。在政和任上,廖俊波忙完一天的工作,已經是夜里10點多,心里依然惦記著當天是林莉的生日。回家路上,廖俊波特意走進花店,買了一大束鮮花,紅玫瑰、白百合,還特意叫店家在周圍點綴了一大圈藍色滿天星,喜慶又雅致。 廖俊波打開房門,微笑地說:“嗨,我回來了!老婆生日快樂!” 林莉接過丈夫雙手捧過來的生日禮物,幸福宛若初戀。 五年前的“七夕”,女兒攛掇媽媽要給爸爸一個驚喜。母女倆就悄悄趕到了政和,沒曾想,廖俊波卻到南平開會了,令母女大失所望。但等到晚上廖俊波回家的時候,她們收到了廖俊波給她們的禮物——一人一盒巧克力,在林莉的那個盒子上寫著:“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!”浪漫似春燕呢喃。 廖俊波還是一個對他人很心細、有愛心的男人。他們家住的是電梯房,同樓道17層住著一位老人,每次廖俊波看到老人買米買面,就會主動替老人搬到17樓的家中。回到家還特意對林莉說,今后看到樓上的老人買米買面,搬運東西什么的,你一定要搭把手。 天不老,情難絕。心似雙絲網,中有千千結。 現在,林莉只能無數次地在心里責備自己,丈夫廖俊波是她此生最為敬重、愛得最深的男人,是她此生的緣、此生解不開的結。此生與他的情分,雖然是聚少離多,但卻是那種不求朝暮相見,只在靈魂深處相偎相依。但為什么自己事先就沒有一點預感? 如今人面不知何處去,只有相思無盡處。所以說,廖俊波也是她此生的痛、此生的劫。 丈夫的突然離去,讓林莉實在無法接受,心如刀絞、悲痛欲絕的她在心里喊道:“俊波啊,盡管你這些年不說‘愛’字,可半輩子夫妻了,還能有誰比我更懂你呢?沒有預兆,沒有告別,你連一句話都沒留給我們,前幾天還買了一件風衣送給自己,說顏色搭配,定然很合身、很好看。我后悔呀!后悔自己怎么就沒有任性一次呢?如果我跟你吵,跟你鬧,那樣興許就留住你了……” 對一個家而言,天真是塌了、支柱倒了、港灣沒了。 廖俊波走了,女兒思念父親日甚一日。她在日記中寫道:“爸,在送別您的那一天,門外擠滿了長長的隊伍。驀然回首,我才讀懂了‘大’與‘小’,讀懂了‘天’和‘地’,讀懂了什么叫‘愛人者,人恒愛之’。您心中裝著的是百姓,大伙又怎會不愛戴您呢?爸,為何您走的匆匆?匆忙的來不及告訴我您就走了,讓那么多愛您和您愛的人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和遺憾……” 在丈夫廖俊波走后的這些日子里,林莉一個月內就瘦了十七斤,面容憔悴不堪、身體骨形顯露,平日很合貼的衣服穿在身上又松又垮。組織上的領導、同事們、親人們、朋友們見之也是長吁短嘆,只能是盡力好言寬慰,大家都在為失去廖俊波,也為林莉心在疼痛著。 夜闌人靜之時,林莉無法入眠,打開了筆記本看到:“假如你不夠快樂,也不要把眉頭深鎖,人生本來短暫,為什么還要栽培苦澀?打開塵封的門窗,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。” 這是一首汪國真的詩,俊波在去政和的那一年對她吟誦過。 痛定思痛的林莉輕嘆口氣,在筆記本上寫道:“俊波,知夫莫如妻。懂你,是最長情的告白。我知道,當你面對黨旗舉手宣誓的那一刻起,你就不完全屬于這個家了,更多的,你屬于黨,屬于黨的事業。榮華山組團一派繁忙,政和市民廣場音樂噴泉搖曳多姿,武夷新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,都是你的身影。今天,看到組織這么肯定你,百姓這么想念你,我終于明白你為什么總是那么樂此不疲,所做的事意義究竟在哪里。作為妻子,我理解你,懂得你!我無怨無悔……” 這是愛到深處的無言,因為懂得,所以心同;懂得,讓心與心沒有距離,讓生命彼此疼惜;懂得,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;懂得,是世界上最溫情的語言、最深刻的感動。其實,又何嘗僅是妻子林莉懂得廖俊波,廖俊波走后的第八天,就有41萬人為他點亮了哀傷的蠟燭,足以說明更有許許多多的人懂得廖俊波。 林莉或許還不知道?就在廖俊波走后的一個星期,政和有一群人聚集在音樂廣場,為他舉行了民間傳統的“做七”活動,以表達懷念之情,祝愿心目中的好人好官廖俊波在天堂安寧、快樂。 |